
退火與回火的區(qū)別在于:(簡單地說,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還保留一定硬度)。
回火:
高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索氏體?;鼗鹨话悴粏为毷褂?,在零件淬火處理后進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應力,得到要求的組織,回火根據(jù)回火溫度的不同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回火。分別得到回火馬氏體、屈氏體和索氏體。其中淬火后進行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廣泛用于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回火后硬度一般為HB200-330。
退火:
退火過程中發(fā)生得是珠光體轉變,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tài),為后續(xù)加工和后期熱處理做準備。去應力退火是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變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鑄件內存在的殘余應力而進行的退火工藝。鍛造、鑄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內部存在內應力,如不及時消除,將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發(fā)生變形,影響工件精度。采用去應力退火消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十分重要。去應力退火的加熱溫度低于相變溫度,因此,在整個熱處理過程中不發(fā)生組織轉變。內應力主要是通過工件在保溫和緩冷過程中自然消除的。為了使工件內應力消除得更徹底,在加熱時應控制加熱溫度。一般是低溫進爐,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熱速度加熱到規(guī)定溫度。焊接件得加熱溫度應略高于600℃。保溫時間視情況而定,通常為2~4h。鑄件去應力退火的保溫時間取上限,冷卻速度控制在(20~50)℃/h,冷卻到300℃以下才能出爐空冷。時效處理可分為自然時效和人工時效兩種自然時效是將鑄件置于露天場地半年以上,便其緩緩地發(fā)生,從而使殘余應力消除或減少,人工時效是將鑄件加熱到550~650℃進行去應力退火,它比自然時效節(jié)省時間,殘余應力去除較為徹底。